鱼骨图的产生及定义
特性要因图,是指一个问题的特性在受到一些要因的影响时,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,使之成为有相互关系而且有条理的图形,这个图形称为特性要因图。因其外观酷似鱼骨,又称“鱼骨图”。
注意:这里的“特性”指的是一个可以量化和量测的问题,感性的东西不适于作为鱼骨图分析的对象。
例如:我们讲“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不强”,它不能作为鱼骨图分析的对象,如果改为“为什么我们的价格比市场平均价格高20%”,则可作为一个特性来做鱼骨图分析,我们要把问题描述清楚,这是第一步。
鱼骨图的架构
由”特性”(鱼头)、”大要因”(主干骨)、”中要因”(中鱼刺)、”小要因”(小鱼刺)组成,其基本架构如下:
注意:
一般来讲:大要因由4~6根组成,针对制造业,大家常用4M1E作为大要因(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境、其它);
中要因由3
5根组成,小要因由35根组成;大要因、小要因与水平线的夹角一般为60°,中要因水平,这样便于记录;
鱼骨图所要用的方法
分析问题的手法有两种:
发散思维
收敛思维
1. 鱼骨图使用的是发散思维
2. 画鱼骨图不是一个人的事,它需运用团体的智慧进行脑力激荡
进行脑力激荡要坚持四个原则:
禁止批评
自由奔放
愈多愈好
搭乘便车
鱼骨图制作的步骤
步骤一:决定问题或质量的特性。
步骤二:决定大骨4M1E-人(Men)、机器(Machine)、材料(Material)、方法(Method)和环境(Environment
步骤三:决定中、小要因:可利用因果关系将中、小要因区分出来。
步骤四:讨论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,并圈出。
注意尽量框可挖的主因,这样才好下对策;
在同一根上,框了中骨就不框小骨,框了小骨就不框中骨。
步骤五:填上制作目的、日期及制作者等资料。
绘制画鱼骨图的原则
脑力激荡,不可凭个人好恶影响讨论人员的热忱;
要因要“阶层化”,小要因造成中要因,中要因构成问题;
应质问“为何会有这种原因”,将原因逐一列出,如一张图上列不完,可就一个重要的要因再展出另一张鱼骨图;
叙述要因对象应明确,内容需清楚描述(如何造成不良);
小要因原则上应考虑其可控性,确实可下对策;
由大要因到小要因进行讨论,之后再由小要因往大要因追溯,以确认其相关性;
圈选可能重要原因时,搭配查检表做数据收集。
鱼骨图分析法的三种类型
问题整理型
主要用于事前分析,帮助分析者更好的认清影响问题的全部要素。各个要素于特性值间不存在的原因关系,而是结构构成的因素(摔碎)。
原因型
只要用于事后分析,帮助分析者找到事实背后的根本原因,鱼头在右,特性质通常以为什么…来写(因果)
对策型
主要用于罗列解决问题的办法。鱼头在左,特性质通常以“如何提高/改善”来写(摔碎)